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无锡外国语学校 嵇晔
【摘要】: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得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它却将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本文通过四个实例,反思并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 有效学习 学生实际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目前,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也常发现,教师往往并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只看重形式而不注重实效,小组合作变成了实施新课改的一种装饰。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以下几个案例,我们试着来找找答案。
【案例一】Fun with English 7A Unit 1 This is me
Integrated skills 教学片段
T: Ok, Daniel’s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 is Li Hua.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
S1: 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 is Beckham.
T: Good. What’s your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
S2: My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 is Yao Ming.
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Yao Ming? Here I have a card for you. It can tell you some information about Yao Ming.
(卡片上有以下关于姚明的信息: Name: Yao Ming; Age: 29; Date of birth: 1980,9,12; Birthplace: Shanghai; Height: 2.26m; Team: Houston Rockets; Appearance: Tall and strong; Hobby: Computer games。)
T: I have some other cards here. Which group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Guo Jingjing?
(根据每组学生的喜好分发带有明星信息的卡片,明星还有郭晶晶、菲尔普斯、刘翔、张怡宁、杨威,共6组。)
T: Let’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alk about these sports stars. You need to choose one of you as a speaker and tell us about this sports star. Now let’s begin.
(教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讨论卡片上的信息,然后请每组派一人上台汇报,实际上汇报的学生只是把卡片上的信息串成句子读出,难点倒是一些新单词不会读。)
【分析】
这节课的资料都是教师在课前自己寻找的,包括卡片的制作,花了很多功夫,为什么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小组中只需一人完成任务,其他组员不参与也没关系,并没有形成“合作机制”。宋东清等(2003) 认为,长期以来,我国课堂合作学习经常流于“责任扩散”的弊端。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变成好学生的“一枝独秀”,原因在于一些老师只关心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因此,只要能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课堂上老师只简单地让前后桌的学生形成小组,讨论卡片信息,不指导学生如何交流,也不监控学生的活动,有些学生就在三分钟的讨论中无所事事,随便聊天了。
2. 讨论的内容缺乏开放性,缺乏讨论价值,不用花时间准备就能说出卡片上的内容。就是说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认知水平,也没有考虑留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课后问到这位老师,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她的回答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在课文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的确这两个目的她是达到了,但小组活动的目的仅为如此吗?
【建议】
课前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喜欢的体育明星的资料,同时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组内设立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或其他,同学们轮流担当,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职责,需要通过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有条件的还可以根据相同爱好的组成一组,不必总是前后分组。课上讨论时间,组内同学把收集的资料汇总,确定向全班汇报的材料,集思广益,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案例二】Fun with English 8B Unit 3 Online Travel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片段
T: So why not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what we can use the computer to do? Ok, and I’ll divide you into three teams, and each team can give as many answers as you can. Each idea will give your team ten points like this. Now discuss it with your partners, you’ve got one minute to think about it. Are you ready? Now I’m counting down the time.
(学生讨论一分钟后,纷纷积极参与,想为本队争得荣誉。每队都说出七、八种电脑的用途。虽还有学生想说,但铃声响了,老师宣布其中一支队伍获胜,活动匆匆结束。)
【分析】
1. 教师利用合作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赏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就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没有因势利导,合理组织好抢答的形式,只是随意点学生回答,并重复点了几个学生,参与面并不广,使一些学生觉得不公平,失去了再参与的热情。
2. 该活动实则属于一个brainstorming活动,这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法,常以一个特定话题为切入口,并以谈论与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形成思路,从而拓宽学生想象和思考空间,诱发集体智慧,激活学生的创意与灵感。而这个题目“What can we use the computer to do?”,对于一节课结尾“画龙点睛”之笔的小组讨论活动来说,过于简单。
【建议】
把讨论的题目改成“What can we use the computer to do in the future?”,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鼓励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么设计的理由,充分利用机会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仍为竞赛性质,但必须设定竞赛规则,比如每组轮流作答,
在一轮回答中,学生不得重复发言等,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和参与度。
【案例三】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
Reading教学片段
T: Paul and Justin are very clever and brave. What about you? What will you do if there is a robber in your house or in your neighbour’s house? Let’s write a play and act it out. I think we can have these prizes, Best Play, Best Team, Best Actor, Best Actress.
(学生分头合作,讨论、排练,不亦乐乎,教师巡回指导,不断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在将近十分钟的准备之后,各组学生上台表演,虽显得还不够连贯,但创意都不错,表演也很卖力。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写上Play, Teamwork, Actor, Actress几个项目,每表演完一组,在征询其他组学生意见后打上分数,最后选出最佳剧本,最佳团队,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皆大欢喜。)
【分析】
这个活动结合本课Reading剧本,旨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展示个人能力提供机会。教师通过设置跟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整节课在不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高潮,学生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有练习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到体现,学生们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自信心得到增强。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会更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虽然这个活动很耗时,但还是值得的。
【案例四】Fun with English 9A Unit 1 Star Sign
Main task教学片段
T: If I want to say somebody is very polite, I must give an example to support me. So here we hav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 Can you think of some examples about these adjectives?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系列形容词,如helpful, confident, hard-working, organized, helpful, 请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想出对应的例子,为下面作文做好铺垫。)
T: Now new term begins. Miss Zhou is wondering who is suitable to be the monitor of our class. Please write your recommendation letter to Miss Zhou. Maybe Miss Zhou will take it. First you can write a flow chart. It will help you organize the passage. Let’s begin.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不断巡视,给予学生帮助,观察学生写作进度。)
T: All of you have finished your compositions. Please work in groups and find out if there are any mistakes. Underline the mistakes and discuss in groups.
(四人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补充对方不完善的信息。教师巡视,对学生不确定的地方提出意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提醒学生在自己写作中应汲取别人的长处。
【分析】
在学生互改作文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为学生间的言语行为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在这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护学习秩序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组内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落后的学生,细心的学生帮助粗心的学生,由于在小范围纠错,学生也没感觉自尊心受到打击,更容易接纳别人的修改建议。在预备写作阶段,课堂活动也使学生们在收集、整理素材的同时得以交流信息,这促使他们不断形成想法、发展想法、激活新想法、拓展新思路。小组修改也改善了写作信息加工的质量,学生不仅发现了自己发现不了的错误,也汲取了别人写作中的好词、好句、好想法。这位教师也是首次尝试这样的批改方式,为检验成果,下课后,她又收来每位学生的作文,再仔细批改,发现学生大多数错误已改出,效果不错。
看过以上四个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能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分配各组成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和能力,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的四人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各个职务轮流担当。也可根据小组活动情况不定期地更换组员,既保持了合作的新鲜感,又能使小组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2.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真实的、趣味性的任务。有时往往会因为话题太大或太抽象,致使学生们无法全员参与,成为少部分好学生的独角戏。因此,讨论的话题需要精心策划:教师不仅要给出讨论的主话题,还要列举出某些与其相关的、浅显易懂的启发性问题或相关信息以供提示,让学生们“有话可说”。
3. 正确引导良性竞争。对于课堂问答,可以用必答题、抢答题的形式,对每个小组的回答、表演和比赛进行评分,每节课都根据课堂活动评出优秀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发表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都应该受到尊重(Brown,1994)。每个小组都不能抛弃该组的后进生,因为后进生的成绩不仅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且与该组的进退息息相关,只有全组共同扫除学习障碍,才能取得最终的进步。
4. 合理监督小组活动。Brown (1994)指出,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应担当帮助者或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做到五个“不”:不坐着改作业;不离开教室去小憩;不以牺牲其他小组为代价而花大量时间在某一小组上;不主动去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不扮演小组活动的统治者或干扰者的角色。因此,在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促进小组活动的开展。
总之,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小组活动组织得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英语课的成败,除此之外,小组活动还是实现英语任务型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Brown.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耿杏芬. 2009.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3] 鲁子问, 康淑敏. 2008. 英语教学设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宋东清,徐建奇,刘电芝. 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 教育科学研究,2003 (2): 9-12.
[5] 尹刚, 陈静波. 2007.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张英, 程慕胜, 李瑞芳. 写作教学中的反馈对教学双方认知行为的影响[J]. 外语界, 2000 (1): 24-28.
[7] 左焕琪. 2007. 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