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生角度去潇洒教书
不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一个“悟”字。要做好一件事更离不开一段悟的过程,教书也不例外。
一、换位思考创设和谐氛围
1、我喜欢做我的学生吗?
我认为时刻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的每一项举措是和谐关系的唯一途径。我常常在反思、在自责:假如我是学生,你喜欢怎样的老师?喜欢布置家庭作业的老师吗?喜欢随意拖堂、占课的老师吗?肯定不喜欢!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你不喜欢有家庭作业,哪我就不布置!从一年级到毕业都不做家庭作业!知识咋掌握?质量咋办?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我的课堂就像在打仗,每做一道题都限制了时间!到时慢的学生没完成就算了,也不补做!你承认差异就得尊重差异!你不喜欢我拖堂,我就绝不拖堂。不仅不拖堂,反而我还每节课给你剩5分钟让你自由安排你想干的事。甚至可以耍卡,我还陪你玩呢!占课更不干,看你翘起的嘴巴,我就知道我硬要上课的话这节课已经失败了一半,何不让你自习干你喜欢的事,我来做个管纪律的“警察”,这样大家都开心!
实际上布置家庭作业是老师对自己教学的“不放心”而为自己找的累!
2、我尊重并利用孩子的天性了吗?
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你不去尊重而是硬性让孩子长时间静下来,那就是扭曲人性!何不来个既尊重并利用呢?我把扑克牌中的“扯马股”游戏、应用题学具、七巧板等用到课堂,就是想利用学生贪玩好动的天性,在动中去学,在乐中去学!
3、学生有疑敢问、爱问我吗?
我们都做过学生,你为啥在有些老师面前不爱问甚至不敢问?不就是被一句“我讲课时你的干啥?”或“你咋这么笨?”这样简单粗暴的话把你的心彻底浇凉了吗?
学生有疑不问,就像人有病不说一样,你咋知道他的症状?等你看他痛得勾腰驼背时,恐怕也只剩半条命了!我的作法是:我和学生约法三章,你有疑不问怪你,你问我后我不给你圆满答复怪我,哪怕我刚讲过的题你再问,我绝不批评你,假如批评了你,你可逢人便骂我!
就这样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质疑环境,甚至鼓励学生打电话质疑!对于胆小的学生,要求家长敦促孩子问我,问几次胆大了,不让你家长知道他都能主动问了!
4、我批掉了孩子的多少自信?
对于犯了错的学生,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或者是叫到办公室批评,也许你是轻言细语讲道理,效果达到了!但当时这个学生心里承受的是何等的压力!我们都做过学生,假如你就是这个犯了错的学生,可以体会一下当时你的心情!何不换成这样一种形式呢:你不露声色地“无意”走到他下课活动的地方,随意地在他头上轻拍一下:“你娃先上课在做啥哟!”,你说那个批评效果好些?来的自然而又人性化些?
经常被请进办公室或被在大庭广众之下遭批评的人,还有多少学习的信心?一个人有信心不一定成功,但一个人没有信心是绝对不能成功!
通过换位思考,气氛和谐了,你才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上数学课不比上体育课、美术课,学生的学习压力要大的多。假如学生能感到虽然有压力,但心不累,像是陪你去打架,明知不一定打得赢,都愿陪你去啃两口!
二、承认差异就得尊重差异
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一条很人性化,也是最尊重现实的基础数学教育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作业?都要求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在同样时段内学会同样的内容?这尊重差异了吗?这现实吗?对于作业,我的做法是:只要你在同样的时间内尽力了,做多少算多少,没完成就算了,也不要求你一定要去补上。不然她下课都在忙,人家玩得开心,我正在为作业伤心!久而久之,咋个不厌学!对于有些知识,部分学生受认识水平和领悟能力的限制而暂时不能同多数人同步掌握。我的做法是:学会等待,水到渠成!难道小学毕业时谁还不会写竖式?谁还不会用直尺量长度?
三、不做教材的奴隶
假如你是学生,你的老师把一道数学例题照搬到黑板上,既圈又点还强调了,现在老师请你去看书,你会真的去看吗?你心里会想,倒不如看你老师的黑板上还清楚些!这种看书连起码的平行迁移都算不上!这样的看书环节有何意义?况且你照搬的例题,有些离你的学生的认知还很远,甚至是陌生,你还得先花心思去解释题目环境!倒不如吃透教材,领会例题要达到的目标后,结合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身边事自编一道例题来教学,等会儿你再叫学生去看书时,学生才会感到新鲜,愿看,也算平行迁移了一道题目!
我的做法是:从不照搬一道例题,例题全是结合学生熟知或感兴趣的身边事自编或共编,我最爱用花钱来编题,难怪学生说我是“钱腹心”!也最爱拿自己和学生的体重来开涮编题。这样也好!计算结果大概符不符合实际,学生会很自然地去体会,去反思!假如算出亩产稻谷3000斤,学生会去反思符不符合实际吗?所以我对例题的处理是:用身边事编成的题目明理,用教材上的题目去扩大视野,去拓展、去提高!这样教例题不也正好让学生感悟了数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的身边吗?
对于教材中的练习题目,针对知识目标、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选做,别完全去按部就班,筛选之前,教师先试做,先去体会编者意图!
四、最大限度把课堂交给学生
有些老师喜欢上课就先安排复习题,我不这样安排!为啥?试想:学生刚上课心里关注的是啥?肯定是关注这节课学什么内容!等你老师把复习题处理完,我的热情也凉了!况且老师有时还会因为复习中出现的差错,会去埋怨学生连已学内容都没掌握好而去发气耽误些时间!我的做法是:必须先铺垫的训练,抓紧时间铺垫,绝不过多纠缠,要复习回顾的内容安排在最后有时间才搞!然后开门见山学新课!课堂效率哪里来?就这样来的!
对于例题,我绝不提前板书,而是我边板书,学生边思考,板书完后,学生来讲你刚才想到些啥?学生都有好胜逞能的心理,当他们在相互指正,相互补充的思维碰撞中,教师领略了“坐山观虎斗”的乐趣!这时例题你不讲也算讲了,最后老师在关键处再作些点拨和强调,并设计些针对性训练进行强化。况且有时你还会遇到一些不好讲的内容,你不妨先听学生怎么说,也许你能茅塞顿开,得到启发!
把课堂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能让学生说的,教师绝不多说一句话,也落得个“你锻炼,我轻松”。别不相信学生!
五、讲完教育技巧追求最大收获
同样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来教,成功的程度也不同,这里面就往往有一个教育技巧的问题!注入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的最大区别不就是一个讲技巧一个不讲技巧吗?
另外一个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的素材进行教学设置,比如学生不规范或不准确的表达不正是一道很现实,很自然的一道判断题,总比老师强加给学生一道判断题来得亲切和自然!
教育技巧哪里来?多看、多思、多问、多搜集。厚积才会有薄发!
六、善于利用身边资源潇洒教书
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普通扑克游戏的运用,应用题学具的运用、七巧板的运用,就是想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针对学生好动贪玩的天性来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善于利用身边的人:当你把某个后进生教不会的时候,你不妨换学生去教。学生不标准,甚至不准确的表述兴许正好能教懂他。就像人听不懂鸟与鸟之间的鸟语一样,但鸟儿之间听懂了!况且学生帮学生时,后进生心理没压力,甚至可以用粗俗的话来讲题!老师能这样做吗?
总之,只要你把你自己当成学生,站在学生角度去教书了,多思一下学生喜欢啥,不喜欢啥,你的教学就成功一半了!善于利用技巧和身边资源你的教学自然也就潇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