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家华罗庚自我总结说:“有些人也许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天才,其实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才痕迹的。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拿到毕业证,只得到一张修业证书。在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成绩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是,说来奇怪,从初中二年级以后,我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变,就是因为我认识到,既然我天资差些,就应该多用点时间来学习。”这段话告诉我们勤能补拙,意志、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是成功的秘诀。如何运用非智力因素为数学教学服务呢?
  一、端正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悬念,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个小故事:有一地主和一农民参加赌博,他们各押一头牛作为赌注。双方约定:三天后,两个人轮流在一张桌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上摆放同样大小的铜钱,规则是:每人每次摆一个,铜钱不能相互重叠,也不能有一部分在桌面边缘之外,摆好以后不准移动,直到谁最先摆不下铜钱谁就认输。农民经过苦苦思索最终赢得了地主的一头牛。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农民的方法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一节非常有兴趣的课就开始了。
    2.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因此,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不管多么简单的问题,只要学生答对了,哪怕只是答对了一小部分,就说一句:“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更高。
  二、培养良好习惯
    古人云:“志不坚则智不达。”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具体到教学中可采用故事会、游艺、办数学报,开展数学竞赛进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听课的习惯、复习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系统总结的习惯等。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
   三、培养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面对客观实际,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才会形成新见解和新观点。当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发展与教育和环境有一定关系,需要教师具有科学态度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渗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
                                           
                                                          (中国教育报 段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