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这需要教师耐心去发现,用爱心去滋润。
记得一天放学后,我和往常一样,留了几个白天作业没有来得及订正完的学生给他们补习,小玉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为她的动作比较慢再加上思维比较迟钝,所以作业总是不会做,我把她叫到身边,一道一道题目给她讲解,可她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还不时地朝窗外望着,半个小时下来,作业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我终于按捺不住,朝她大声吼道:“你到底想干什么?我辛辛苦苦教了你半天你却还是一窍不通,你怎么会那么不开窍的,你给我整理好书包回家吧,我不想教你了。”朝她吼完,我就又开始和其他学生讲题目了。过了很久,我抬起头居然发现小玉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双惶恐的大眼睛望着我,我说:“你怎么还没回家?不是叫你回家的吗?”她不作声,牙齿紧紧咬住自己的下嘴唇。我看着有些不忍,语气缓和了些:“回去吧,今天晚了,不会做的回去再想想,老师明天再教你。”终于,她朝我微微笑了下,背着书包走了。大概过了5分钟,小玉又跑回了教室,手里拿着2个大面包,并把其中1个递给了我,“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特意给我买的面包,给,你也吃一个。”望着小玉天真的笑脸,我的心猛的一震,我终于理解了她刚才的心不在焉,终于知道了她为什么总是朝窗外张望。多么单纯可爱的孩子啊!可是就在刚才,我却对着这个孩子大吼大叫,而且今天还是她的生日。我双手接过她的面包,轻轻地说了声:“谢谢你,孩子。”小玉这才蹦蹦跳跳地离开了教室。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又轻轻地说了句:“对不起,孩子。”我一个人站在教室,吃了一口手上的面包,真的不知是什么滋味。我暗暗地对自己说:明天,我一定要和小玉说声对不起。
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事情:“老师,这个字我不会写。” “老师,这道题我不会。”“老师,这道题的意思,我不太懂。”
面对学生的种种“不会”,有时我总会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大声地呵斥道:“这些都讲了很多遍,别人都会了,为什么只有你还不会?”也为自己为学生付出的心血白费而生气,故而当学生说“不会”时,总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心中的不快。但待我们冷静下来,却发现为时已晚,我们的话就像尖针直刺入学生心脏,残忍地刺伤了一颗无辜的心。我们自己心痛,学生们同时也很伤心。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孩子虽小,但她也有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作为人师,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和赏识。唯有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才能接纳教师,亲近教师,才能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否则,教师一叶障目,信口开河,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摧残孩子的自尊心, 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微笑地敞开心扉去接受学生的“不会”,用积极的态度,热情真诚地去关心、帮助、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受到重视的,老师是爱他们的。这样,他们就会从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相信过不了多久,“老师,我不会……”这些字眼将会销声匿迹,回响在你耳旁的将会是“老师,我一定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是啊,只有我们教师把心给了孩子,用心去滋润孩子,才能去体会孩子的内心,我要做的,最该做的,必须做的,也是和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把心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