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才能更好
——外国语幼儿园教育随笔选登(一)
徐 铭
开学初,我们中班个别小朋友出现了情绪上的变化,换了一个新的环境,身边是新的老师、新的朋友,对于小朋友来说,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两个星期下来,个别有哭闹情绪的小朋友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情绪的影响。
案例一:
尚恩是个个人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他很独立,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完成,有需要时会寻求老师的帮助,虽然刚开始的两天,他还处于比较腼腆的状态,但没几天,他在集体中已经非常适应了,开始结交新的朋友,很放松地出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老师的指令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在对家长的观察中,我发现:尚恩妈妈是个舍得放手的家长,孩子的事情不包办代替,开学初的两天,会问问尚恩在幼儿园玩的是否开心,后来的几天,会试着让尚恩自己走进教室。
案例二:
小昊是个腼腆的孩子,胆子不大,开学两天后,过了新鲜劲的小昊每天上学哭闹严重,不愿妈妈离开,点心、午餐时有时会出现呕吐现象。在前期的家访中,小昊妈妈告诉我们,孩子原先在老家上幼儿园,平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父母在无锡工作。小班时,小昊从不吃幼儿园的饭菜,每天从家里自带饭菜,当爸爸妈妈回去看他时,他特别不愿意上幼儿园。开学后,在观察中发现:小昊妈妈在儿子哭闹时,总是依依不舍。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她进行了两次沟通交流,希望她在孩子面前坚强一些,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情绪引导,早上开开心心地送孩子上学,放学与孩子交谈时,也避免问到今天有没有吐等负面话题。再过两天后,小昊的情绪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即使有情绪反复,但和之前比,已有了特别大的进步。
分析:
开学两周,我们对家长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一部分家长就跟尚恩妈妈一样,对孩子信任、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另一部分家长,小心翼翼地送孩子上学,离开幼儿园了,还时刻担心着孩子,他们传达给孩子的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以及过于敏感的态度。
而这样的两种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性格、自我服务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如尚恩这样的孩子,他们乐观、积极向上,遇到问题时会自己想办法,或者寻求大人的帮助,他们敢于表达,愿意学习。比如:一部分孩子每天起床后会学着老师、阿姨的样子,自己将被子在小床上铺整齐;在游戏时,这群孩子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会去找朋友一起游戏。
另一部分孩子呢,我们可以看到,在集体中,他们会出现拖沓、懒散、比较被动的现象,遇到困难时,不敢和大人说。比如:小昊在幼儿园玩大型器械时,背上蹭破了,却没有和老师说;每天午睡后,脱下的裤子不会翻正、不会叠放,集体活动中注意力分散;小炎规则意识很强,也常被表扬,却常常苦着脸、画画时总是说:“我不会画。”
我想,正是家长截然不同的态度,给予了孩子完全不同的影响,造就了孩子完全不一样的性格。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要先学会做那样的人,而在一个孩子身上看到问题,一定能从家长身上找到原因。作为老师,我们也要以身作则,首先给予孩子正确的示范、积极的态度,其次,在指导家长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只有自己做到积极、乐观,才能让孩子自信、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