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淹没不了的历史
——游常州淹城有感
初二(10) 杨成林
初进淹城,便觉一股古朴之风:高大的鼎镬,擎天的华表柱便倔强的矗立眼前。于是,我没再去理睬和参与那太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永远千篇一律的游乐,只是关注于这些和那些无声的、冰冷的石柱石碑石雕,抚摸着它们,我仿佛回到了千年前……
第一张不知是荆轲刺秦王,还是专诸刺吴王,抑或是要离刺庆忌。那把被倒握着的不知是鱼肠还是什么其它的神兵利器,向外泛着寒光,一步步逼近那上座的君王。我似乎看到,那一瞬,手起剑落,血溅七步,继而便是刺客身首异处。耳边又回响起了那燕地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刺客用匕首,杀则不过一人。但兵家手中的匕首一挥,便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如吴起,为兵吮疽,一生无一败绩;孙武,美人列阵,临阵无军不破。他们拥有最清醒的头脑,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但他们难能善终:吴起出逃楚国,倡行变法,楚王死,自己也死于政变;孙武破楚归来,遭人陷害,不得已归隐山林。更有甚者,如庞涓,似孙膑。同是鬼谷门徒,最后一个被切去膝盖骨,一个被射死在马陵道,不得不感慨春秋,“怎一个乱字了得” 。
兵家掌握了战场,法家则立于政坛的高峰。当一个明主遇上了一个能臣,便预示着一个帝国的兴起与另一个王朝的衰落。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当然,还有商鞅。看着眼前商鞅的石雕,不禁令我想起《大秦帝国》中的一句话,商地有商君,打断骨头连着筋。一个魏国的中庶子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也许,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法家的重要与魔力。
戏剧性的是,与兵家一样,这些叱咤风云的铁血法家也没有一个有善终。商鞅,被五牛车裂;申不害,战死城头;李悝,晚年遭主猜忌,变卖家产,流落民间。无一例外,他们在红极一时后,或因功高盖主获罪,或因太阿倒持遭殃,甚至是以莫须有之罪被贬被杀。
是的,他们都没能有好下场,这是一个乱世的悲剧。尽管他们的方法不同:刺客制人,法家制政,兵家制战,但出发点却出奇的一致:为国家之强盛,为天下之安定,为黎庶之幸福。正因如此,他们一个个的登上历史舞台,然后为之拼命奋斗,遇难不折,虽死无悔。这正是:“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看着一座座石雕,我的脑海中如放电影般闪过一幕幕历史巨片。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张仪苏秦,庞涓孙膑,孔丘孟轲……看到了兵家战场上的厮杀,看到了渭水河边法家在执刑。我想闭眼,心中却猛地一颤,有尔虞我诈争名夺利,自然有悬壶济世普度众生。如果没有他们,又如何有后世的大统今天的安康,又如何有我辈后生来此回味历史的闲情呢?
评点:一个初二学生在淹城游乐的时候,竟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花钱把自己绑在摩天轮上寻求一次欲生欲死的刺激,也没有到处寻小卖部走哪吃哪;而是穿越历史,走近古贤圣哲,重温他们的故事,感慨他们的壮举,感受他们的思想,思考历史的变迁。虽然他没能更多的拉动内需,也差点气死了开园人,但他却慰藉了淹城古城墙下和护城河中千年前长眠的灵魂,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丝难得的温暖,而不至于永世孤寂! (荐评:盛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