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光
高二(2) 孟冬朔
人的心灵中常常会有微光一闪而过。这种微光,我们将其称为“灵感”。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这微光。虽说“萤火之光”,是不可能比得上“皓月之明”的,但你也要记住,“星星之火”,也是可以燎原的。
微光,是需要依托于善于发现的眼睛的。
我相信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经历:秋天成熟的果子压弯了枝桠,无人采摘,随后“啪”地一声掉到了地上;亦或是吊壶里烧开的水,吐着“嘶嘶”的水汽,将水壶盖顶了又顶。这对于大家都是习以为常的。不过这时候的微光,可是大有作为的。牛顿看到了掉落的苹果,便探究起了天道,发现了万有引力,命名为牛顿定律;瓦特看到了水汽,便放手建造起了机器,改良了蒸汽机,引发了欧洲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解放了人力。他们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了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微光。
微光,是需要依托于百分之九十的辛勤汗水的。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名言。所谓发明,不就是抓住了那一丝丝微光而由实践演化而成的吗?爱迪生自然熟知灵感的重要。可倘若抓住了灵感,却放任不管,它会演变成发明吗?爱迪生更明白发明的道理。就单单白炽灯泡而言,那细小的灯丝就倾注了爱迪生无数的心血。由铁丝、铜丝、银丝等贵金属,再到羊毛、布帛,可能也有化纤,再到铅、铝箔,甚至竹丝、木屑,才造就了世上最为辉煌的十只灯泡啊!这等汗水,还有付出了,才能真正掌控那灵感的微光啊!
微光,是需要依托于严谨的心的。
青霉素,十分伟大的药品,救人于水火之中。可它的发现,仅仅源于一次偶然:灰尘中带着的青霉素落入了满是菌种的培养皿。你会怎样?觉得恶心,扔掉?重新实验?而其发现者弗莱明,却是取样研究,记录下了各类详细数据,最终促成青霉素的发现。也正是因为他的科学严谨的心性,使他没有错过这微光,没有与成功失之交臂。
朋友们,还望切近,不要舍弃那一丝微光。因为哪怕在微弱的光,在黑暗中,也会照亮你前进的坦途。
顾国钧老师荐评:
每个人都有机会,但如果苹果砸在你的头上,你也成不了“牛顿”,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准备。因而,微光要发挥它的作用,创造价值,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该文的小作者无疑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分三个层进行论述,虽然例子熟了些,但思维清晰、论述充分,蕴含机理,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微 光
高二(2) 潘思邑
爱迪生说:“天才等于1%的灵感加99%的血汗”,没有那一次次的实验,哪会得到最终的成功?可若没有心灵中闪过的微光,脑海中闪过的灵感,或许实验都没有开始的可能。成者,往往将思想的微光收集在一起,而汇聚成耀眼的光芒。
既是微光,就不应被舍弃。人们将苹果公司iPone4的外观奉为经典,大气简约,不论后来如何改朝换代却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可谁知这其实曾是索尼公司一张丢弃的设计纸。他们是否会想到曾被舍弃的微光也会有光彩夺目的那天。著名画家、作家丰子恺有一个习惯,若是心中闪过灵感,不论何时何地,或是报纸上或是废纸上总要记录下来,再将这些微光剪下来收藏好。他的兜里总揣着几张宣纸碎片,或给儿孙擦鼻涕,或用来掸去灰尘,亦或留下思想的火花。这些废弃的宣纸碎片,包含了他心中对微光的珍惜,又是他心中不泯的简朴节约。
既是微光,就应被紧紧握住。荷兰有一位少年一次旅游看见污染的大海都是垃圾漂浮的样子,再也没有往日的纯粹与深邃,于是心中浮现了一个念头——他要让这片海干净回来。他选择了放弃原本成为建筑师的梦想,去为另一个梦想。他所发明的垃圾收集装置,并不是在大海中漫无目的地捕捞,而是吸引垃圾过来。这个项目起初被人们嘲笑不现实,直到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赞助这个项目。若不是他牢牢握紧那次微光,哪会有这样大的进步?也许许多平凡人也曾想过吸引垃圾的方法,可他们舍弃了这样的微光,不集聚起来,不付诸实践,这是他们的遗憾。再如脸书的创始人库克。原本网络一直营造的虚拟进而反其道行之,让网络真实,这也只是他在大学因为课程查询所发明的软件而衍发出的微光,他牢牢紧握,在30岁前就成为了富豪。
人的一生中心灵会闪现无数次的微光,有的人毫不在意,将其舍弃,有的人则紧紧把握,不仅是收集自己思想的微光,更捡拾起他人不要的微光,才让微光有了存在的意义。一滴水多么渺小,可汇聚在一起便是大海;一粒沙,多么渺小,可汇聚在一起便是无垠的沙漠;一缕微光,多么微弱,可汇聚在一起,便成为耀眼的光芒。
顾国钧老师荐评:
普通人的灵光一闪,因为自己和别人的不重视,一闪而过,可往往在天才的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微光。可见,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抓住那一闪而过的微光,对于人生,是何等重要。正如该文所说,将思想的微光收集在一起,可以汇聚成耀眼的光芒。在万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也许我们就是未来的牛顿、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