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英语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来提高教学质量
(学管中心二等奖)
无锡外国语学校 王静
[关键词]小组活动,课堂
一、 引言
国家试行的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课改重点即“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者能否将语言成功地转化为交际能力,“一方面取决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语言知识的量和强度”。但目前的中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不善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不敢或不愿主动开口,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制约了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水平,产生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应试动机、语言环境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班大人多,不利于增加语言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原因之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小组活动(group work或pair work)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小组活动是以任务为依托,活动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即在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语言(use language to achieve a real outcome),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这种活动形式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 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 work)等小组活动方式,常以完成某种任务的形式来进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或操练语言段落,或发表个人见解,或通过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这一教学方式。由于其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英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那么,这些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新课标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充分掌握了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才能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成功的小组活动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有助于英语成绩(特别是口语)的提高。
2.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知识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学,也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就可以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出纠正对方造成的错误。
3.小组活动可以缓解目前班大人多的矛盾,增加了语言实践的密度和广度。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 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的密度和广度。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4.小组活动能减轻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产生的焦虑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初中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初中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等特点。在小组活动中,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活动时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被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们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他们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致去积极准备,互相对话,感到有信心,没有心理压力。课上积极争取发言机会,加入交际活动,学生在小组互动下的学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多了,小组成员间主动参与合作与交流,学生克服了自我封闭意识,克服内向,腼腆与怕犯错的心理障碍,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感得到明显提高。
三、组织方式:
一种是同桌两个人组成的对子小组(pair)。另一种是3-4人一组(group),常有以下4种分组方式:①自愿结组(Friendly Grouping)②不同水平混合编组(Multi-ability Grouping)③同等水平编组(Single-ability Grouping)④邻里分组(Neighborhood Grouping),根据目前中学课堂分布的格局,我们常采用第④种分组方法,前桌两人回头与后桌两人结成人数为4人的小组。Pair work适合于比较简单的语言结构,一般情况下,一次活动一个内容。语言的新授阶段,pair work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初步运用,能帮助训练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在巩固阶段,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有意义的交流,又能帮助培养学生语言的流利性。这种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面对面交谈产生信息的交流,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检验所说的语言,给予纠正,获得反馈。Group work适合量大、内容多、结构复杂的任务。4人一组一是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发挥自主性。二是为了减少腼腆学生的拘谨感。在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词汇、句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编排演练。
四、小组活动方式
Pair work: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 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 Pair 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较差的学生也跟得上。
Group work: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 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巩固”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 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
(1)游戏:交际游戏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例如在牛津英语9A Unit 5 Films Integrated Skills中,可以让小组成员中的一位想好一位明星或歌手,让其余同学提问,他只做YES/NO回答,如Is he/she a Chinese? Is he/she a movie/singing star? Is he still alive? …作猜测游戏,直到猜对为止。
(2)排列顺序:给学生一些打乱顺序的句子,让他们按时间的先后,情节的发展,事物的重要性或某种需要用途等排序,然后交流排列的理由。如在牛津英语7B Unit 4 Amazing things Reading中,可让学生一起讨论,把一些散乱的句型根据故事的发展排列,这种排列文章顺序本身就是一个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的过程。
(3)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小组讨论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相互补充,激活思维。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法,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气氛相当热烈。如牛津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主人公在地震后被困在废墟下,那他除了等待救援外还能做些什么来自救呢?大家出出点子,看看哪一组的办法最多。
(4)角色扮演(role-playing):角色扮演就是对课文中的角色重新进行设计、包装,可以训练学生灵活地进行英语的应用。学生经过角色分配,讨论设计,台词准备等一系列的策划后,登台表演。如教Unit 20 Lesson 80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时,让学生三人一组分别饰演真实的老虎,水中老虎的倒影和小猴子。演完后要问问他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辩论(Debate):教师就所学内容确定辩题,学生运用所学课文知识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既达到在情景中学语言的目的,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如牛津英语8B Unit 1 Changes Reading中, 关于人们要和老邻居们住在老社区还是搬走到新社区居住,学生们存在两种意见,那么我们就把他们分为两组展开讨论,各自陈述观点。
(6)采访(interview):采访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先确定内容,编拟采访提纲,准备应答材料,同时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然后让小组成员在大班面前进行表演。如牛津英语8A Unit 4 Wild animals Reading, 就可以作为一个采访的提纲,改编为 What have you done to protect animals? What do you need to do better in protecting animals?
仔细剖析各类型的小组互动,我们发现学生的喜爱程度不一。角色扮演最受学生的欢迎,其次是游戏和采访、辩论活动,这可能与中学生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风采的青春期心理有关。因为这类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对每一个参与者提供了均等的机会。
五、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中国学生总是很腼腆,即使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有些同学明显存在着没听懂其他同学的情况,而他们多数又不会提出疑问。造成这些现象有各种原因:一是学生都习惯于“认真听讲”,课堂的参与意识淡薄,听课过程中有问题从来不问,被动接受大于主动探求。二是有的同学表示,提出自己不懂就等于告诉别人你的水平差,许多同学认为这样很丢面子,宁可不懂装懂,寄希望于后面的信息,期待能得到启示,解决前面的“不理解”。
在完成小组活动任务中,学生更喜欢找口语水平与自己的水平相当的对话伙伴。当与老师对话时,这些学生说得英语最少,而与水平相当的同学对话时,他们所说得英语的量是与口语非常好的同学对话时说得英语量的三倍。虽然大多英语好的同学也非常合作,尽力要帮助对方,但是他们在对话中占据统治地位,过多地纠正对方而不是给予对方练习的机会,这就使得较差的同学变得尴尬,不太自信,失去参与会话的机会。久而久之可能会使部分程度差的同学产生自卑或惰性依赖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还有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只是在“说话”,而不是进行信息交流。交互是双向的(two-way tasks),如果小组活动中同学之间的协同(interactive negotiation)很少,不懂如何进行沟通,结果造成有的同学滔滔不绝,不顾及他人的反应,一部分同学不懂也不问,进而觉得小组活动毫无意义,浪费时间。还有的同学不专心听小组内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他所关注的是匆忙准备轮到自己时该讲什么。发言者没有听众,也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任务的类型和主题是一个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也是一个因素。
在小组互动中,总是使用英语的学生很少,涉及讨论型的小组活动,有些学生使用的不是目的语,母语还占主导地位,这影响交际活动的质量。因此在小组活动分子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巡视学生活动进展情况,督促学生尽量使用英语。
六、更有效利用小组活动
如何积极有效地使用pair work 和 group work 是每位老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好的。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小组气氛热烈,兴趣浓厚,下课了仍意犹未尽。有的小组不成功,无话可说,学生觉得很枯燥,小组活动成了空架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活动呢?笔者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小组活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每一堂课前,学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的新学课文较简单,与已学知识联系甚密,学生无需过多的指导,做过多的准备,就能在课堂上顺利对话,而有的则比较难。针对较难的课文,教师可留下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材料,以丰富自己的话题。这样,在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就有话可说,表现踊跃。
(2)精心选择话题,设计情景。小组活动的选用和任务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任务的类型、主题、性质等因素,除了课文中相关的话题,教师所给的话题既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欲望,又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在讲7A Unit 3 Festivals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话题: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festival in China? What about in the world? What food do we eat in this festival? 话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查字典、查资料兴趣盎然。活动的成功度与学生内在兴趣和动机是成正比的。活动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应鼓励学生在消化、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难度适中或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任务的完成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交际信心。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应将学生放在特定的环境去考虑,制定的活动、内容、方式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水平。任务与现实世界的活动有着某种具体的联系,要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和实际,或与学生的需求有某种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活动,使任务的完成产生更好的效果。新课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特别是真实生活任务(real-life tasks)。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语法错误或不规范的语言,这种语言输入对接受者显然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否适应这个活动,难度是否适宜。
(3)在活动前提出明了简单的活动规则和要求,让学生明确pair work 和group work 必须达到的目的。活动中提出的要求不要太难太复杂,学生通过互相帮助能够完成任务。像上述的二(下)Unit 23 A famous person(Bill Gates),我在讲到第一部分时列了一张表,分别是the name of the book, the author of the book, the content (内容)of the book, the comment (评价)of the book, 对话围绕这四项展开,其实,这四项也就是第二部分对话的要求,一位学生向另一位学生了解他喜欢的一本书的情况并有意借阅。
(4)关注小组活动的进程,进行适当的“点拨”或引导。在学生自由练习时,教师要巡视,要时刻关注小组活动的进程,关注每个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进行协调,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不仅是小组活动和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还应是活动的引导者(guide)、鼓励者和助手。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很容易成为小组活动的中心,而有的学生不主动,不多发言,只听别人说,不发表个人意见。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就容易不合群,认为小组活动与他们无关,产生怕开口甚至厌学英语的心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多鼓励,适时引导,让他们敢开口,敢自己争取发言的机会,从自己的发言中找回自信,融入小组活动之中。对于在一活动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教师可随时帮助解决。特别是要对那些接受能力慢,口头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个别辅导,使他们也能大胆地参与。布置了任务,然后让小组活动顺其自然,教师采取不介入的态度,以为这样就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这是对小组活动这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误解。
(5)多提供舞台,所给予适当的、积极的评价。为了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相互练习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相互商讨,在说给全班同学听时能够更默契。可以留几分钟分别请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给他们以展示小组活动成果的机会,如教Unit 23 Lesson 89 A famous person第一部分时,先进行pair work,练习 Jim 和 Mr. Green 的对话,再教第二部分时,再进行一次pair work,设计两个同学之间的对话,同时也请台下的学生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错误,并评出表演最佳组合,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同时教师也给予适当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而有些老师往往过多地注意学生对话中的错误,活动后急不可耐地指出,而肯定不够,鼓励不够。应尽量用积极的情感反馈,如:I think you did a good job, but if you say “have left” instead of “left”, that would be better. / I believ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七、结束语
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教不等于学,教师在课堂上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学到了什么。以任务为依托,小组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时间,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氛围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体现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向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转变的思想,更多地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起到课堂组织者、顾问或导演的主导作用的思想。由于任务式活动的目标不是获得现成的结论,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认知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小组互动教学以小组为基础,需要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样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小组间的互相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外语素质。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简便易行的教学形式。
主要参考文献:
[1]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3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1/12
[2] Fun with English 7A/7B/8A/8B/9A/9B 译林出版社 2006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
[4] 薛中良:《薛中良谈英语课堂教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5] 裘红霞:《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12
[6] 裘凡履:《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