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赵正凡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它是一个以增强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磨练学生意志为目的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应以“动”为主。在动的过程中,由于激烈的身体运动和对抗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在体育教学中,有些伤害事故很难控制,而有些伤害事故在教师的安全教育和采取相关措施后是可以避免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因怕出现伤害事故而“因噎废食”,牺牲学生的身体教育。为了既保证学生在身体运动中的自身安全,又不耽误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和训练,下面就中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1、思想因素
体育教师对教学安全的认识不足,思想上无防患意识,存在伤害事故难免的认识误区,没有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生伤害事故后也不认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就为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另外,少数男同学思想麻痹,缺少防伤观念,运动中好奇心大,常盲目、冒失地做一些力所不及的动作,出现伤害事故;一些女同学在运动中胆子小、害羞,在练习时恐惧、紧张,也会造成动作失败而受伤。
2、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在于克服人体生活惰性,使人体迅速进入到良好的运动状态。在剧烈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及内脏器官积极动员起来,提高关节囊及韧带的功能,调动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以保证运动取得良好效果,能有效地预防和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准备活动量太大或没有针对性都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3、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运动量和运动负荷是否适中;教学中是否遵循了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组织的是否合理有序;在器械上练习时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保护与帮助,这些因素与伤害事故的产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4、场面器材不良
场地或跑道太硬、过滑、不平或有杂物;垫子破损或之间有较大缝隙;器械表面粗糙不平;器材安装固定不牢固或安放不合理;器材大小、质量与学生的年龄、性别不符都是引起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此外,缺乏必要的护具、运动时服装不合适、运动鞋大小不适中或穿硬底鞋都易引起伤害事故。
二、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中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在此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每个学期、每节课、每个动作的始终,要时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伤教育,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要把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纳入到备课工作内容。备课时,应周密细致地考虑教学各个环节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因素,把相应的预防措施写入教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发生伤害事故后要认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2、认真做准备活动
合理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使动作更加准确,减少失误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安排准备活动时,其内容与负荷应依据基本活动的内容,学生的身体机能,当时的气象三个因素而定。一般准备活动应以中速跑,定位的、行进间的,单人的或双人的徒手操为主;专项准备活动应以徒手的模仿练习、相关辅助练习为主。如在进行急行跳远练习时,做完一般准备活动后,可进行一、二组100米加速跑和几组腾空步练习,不但为准确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创造了条件,也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教学组织、内容安排要合理
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个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时身体的疲劳程度,并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负荷。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地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运动负荷。进行体操等一些项目的练习,还要采取合理的保护与帮助,并将正确的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如摔倒时,要求学生立即低头、团身、屈肘,以肩背着地,就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等,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量合理化。在每学期的前几节课,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冬季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以武术、中长跑、游戏为主,这些内容练习时既安全,不易发生伤害事故,又能使全体学生得到锻炼。
4、课前检查不可缺
认真、仔细的课前检查可以防患于未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课前应仔细检查场地上有无碎石、杂物;器材是否牢固;垫子有无破损;学生的服装是否合乎要求等。杜绝由于场地、器材和学生服装上存在隐患而造成伤害事故。有些项目在练习前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在进行长跑练习时,要了解学生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无疾病等。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分析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虽不能完全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但肯定会大大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体育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