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异同
有人提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这种“一语惊人”的言论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把局部的真理扩大到普遍,推崇到极端。不教育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任其自由发展。这是一般动物也不接受的完全自然主义的生活状态。动物也要教给下一代基本的生活方式的。当然它们的“教”主要是基于本能而不是基于理性。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就在于人懂得理性地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教育,其本质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主动影响人的行为。广义的与狭义的区别只是影响范围的区别。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现代化教育到来之前,这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甚至可以说是鸿沟。随着社会的发展,三者界限呈日益模糊的趋势,在现代化教育完全实现以后,三者将在同一目标下担负不同的责任并互相渗透而不互相取代。
所谓现代化教育就是指后工业化的教育,也就是“信息时代”的教育。当前我们正处在步入现代化教育的历史转折时期,此时提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观点,至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
在现代化教育中,由于获取信息极为便捷和丰富,家庭教育的意义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致于有学者在信息社会的前夕提出了“学校消亡”的观点。在美国,法律允许儿童不进入学校学习而完全由家庭进行教育。但是,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学校教育将永远作为教育的主流形式存在而无法被取代。从横向关系看,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将会更多地接受学校及社会的指导,更具有科学性而减少盲目性和自发性。同时家庭教育还将置于儿童保护法律的管辖之中。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健康发展。从教育方式和内容上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家庭教育主要是行为示范影响,小环境文化氛围熏陶以及亲子互动活动,教育内容不确定,以随机为主,不强调知识传授以及教育的系统性。学校教育则是在教育方针以及教育大纲指导下的由教师依据教材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全面、系统地进行知识传播和人格培育。教育内容具有规定性,学校教育更多地体现着社会期待。
现在有人提出不能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在我国教育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的今天,这个口号却显得苍白无力。只要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消除“以分取人”的痼疾。家庭教育就无法摆脱“考试分数”的羁绊。
好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促进子女体、智、情的健康发展,教育内容包括传播科学饮食知识、基本的体卫常识以及相应的训练等。二是教育子女理解基本的人伦关系,教育内容包括接人待物,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等。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内容主要包括起居习惯、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知识以及基本的行为规则。在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之前,督促子女完成学习任务以及适当进行一些学习辅导还是必要的。但不提倡把分数当成教育的唯一目标,盲目加重学习负担。更要反对完全违法儿童成长规律“人造神童”的种种荒唐“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命题依然是正确的。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最初的人文基础,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其责任是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