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少年行——厦门夏令营游记(二)
中国梦,少年行
——厦门夏令营游记
初一(11)班 左天资
早晨,晨光透过薄薄的雾层,射进我的窗户。今天,我们要去胡里山炮台。
一路上导游介绍,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7月2日英军派一挂白旗兵舰佯装求和进入厦门港,次日,兵舰放下一小舢板,载着30多名英兵,要求上岸,那时在胡里山也有炮台,遭清守将邓廷桢拒绝。英军开炮轰击 ,邓廷桢立即指挥反击,激战多时,英军惨败,只好狼狈而逃。
1841年8月26日,英侵略军头目璞鼎查率炮台三面环海,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以花岗岩为基材,以闽南称为“红糖三合土”即灰、沙、土拌以乌樟树汁、糯米浆、红糖、草纸巾粘筑就,黏性极好,而又坚固无比,而且不会在对阵时让对方炮弹掀起碎石伤了我方军人,很好地起到保护我方作战人员安全作用。
来到炮台,一座古老的碉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座气势非凡的古碉堡架着两门真正的火炮,炮口伸向远方,好像随时准备对敌人吐出愤怒的炮弹。碉堡上飘着一面龙旗,在火炮的衬托下显得威风极了!
进入碉堡,扑入眼帘的是无数的火炮和一杆巨大无比的龙旗,几十门的古炮带着历史重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被再次装上了炮弹蓄势待发。往里走,过了一个下坡,旁边一尊尊大炮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只见它们整齐地排列在古堡上,这门大炮的“身体”呈黑绿色,威武中透露着不可侵犯,底部那巨大的齿轮和上部硕大的炮口,显示着它那段不可一世的历史。
这次夏令营不仅让我了解了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历史,还仿佛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战争中炮声轰鸣、硝烟四起的危险境地。
今天我们所拥有的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是无数英雄前辈奋战而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我们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中国梦,少年行
——厦门夏令营游记之磨豆浆
初一(11)班 刘雅婷
我们来到惠和石文化园,看见每张小桌上都整齐地摆放着灰黑色的石磨,小桶,勺子等工具,等我们分好组坐下来的时候,一个姐姐又拿来装着泡胀的黄豆和水的小桶。说:“今天我们来磨豆浆,接下来我讲解一下步骤,先从小桶里抓了几颗黄豆丢进磨盘的进口处,最好10以内,再倒一勺水,接着慢慢推起来,然后……”我和同学照葫芦画瓢,磨了起来,不一会儿,乳白色的豆浆像泉水一样欢快地流进桶里,还泛着泡泡,我们心里说不出的开心,激动。再看看大家,都磨得热火朝天,热心的姐姐还会耐心地指导磨得不是很顺利的同学。等我们磨完一小桶了,就开始过滤了,最后再煮豆浆,终于经过3次沸腾,我们喝到了美味又原始的豆浆。
喝着我们亲手磨出来的豆浆,我心里又高兴又满足。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劳动人民,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做出又营养又好喝的豆浆。这次的旅途,我们不仅玩的开心,还受益匪浅。
中国梦,少年行
——厦门夏令营之我所沉迷的异乡风韵
初一(13)班 施美煜
异乡的海韵,落日的余晖。夏风拂屿,水天一色。远远看着那熙攘的人群与耳边悠扬的歌声和琴声行成对比,但却异常柔和。
靠在那桅杆上,眺望着远方的景色,似乎别有一番韵味。沿着曲折的灰石小路,两旁的植株为此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温暖。林间小路,何尝不曾使人心旷神怡?海中伫立着的郑成功雕像为这屿增添了几分士气。路边的商铺又有了那么些的异乡风情。
再乘上那轮船时,带着一种不舍挥手与你告别。
厦大,也许是每个人向往的地方,是一个梦想。我压抑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学校,扑面而来的便是阵阵书香,一幢幢红砖砌的房子有着几分古色古香的味道。看着芙蓉隧道,拂过青灰石墙,凝视幅幅壁画,饱含了多少厦大学子的祝福、心愿和留恋。随着步伐的前进,心中也起伏着。走在林荫小道,阳光的照射让我睁不开眼,更不想离开。也许当微风再次拂过时,我还能记起你--厦大。
今天,游走在路两旁,拍张照纪念这个地方,有多少内容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