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经历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形式主义的表面改革,也深深的灼伤着小学数学课堂,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有效性  有效教学过程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现在有些老师在教学时,过多的、牵强附会地联系生活实际,过多的情境创设,还有变成学科味不浓,变成历史课,品德课,盲目地找其他材料,盲目地补充,拓展,把教材抛在一边,花架子搞得多,实质性的内容却很少。

如: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

上课开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0”,问:小朋友们,知道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吗?

学生急忙举手回答:“零”。

老师似乎不满意其回答,暗示其坐下。启发道:谁再动动脑筋,0又像什么?

2:像轮胎。

老师:你真会动脑筋,想得非常好。

3:“0”像太阳。

4:“0”像十五的月亮。

5:“0”像西瓜。

与此同时,教室里的学生,纷纷抢着发言,各种想象应有尽有。

(老师分别予以表扬,表扬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课堂的气氛持续了将近20分钟。学生所描述的都是有关“0”像什么。

即将下课,老师进行着课堂小结。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1:我们学习了“0”,我知道“0”像鸡蛋、像地球、还像……学生还想说,老师马上暗示其坐下,让其他的学生回答。

2:我知道了“0”像太阳。

3:我还知道“0”像车轮胎。

连续叫了3个学生,学生的回答都是“0”像什么。老师只能作罢,草草说了有关“0”的作用与意义,就宣布下课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堂很热闹的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启发,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这堂十分贴近生活的数学课虽然有以上优点,但是从最后的小结可以看出明显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知识”几乎成了生活例子的附庸。

四、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地讲解

    数学课堂不应该排斥“讲解”,我们主张的讲解也正是在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的讲解。教师的讲解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审美情趣等,都有着深远影响。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讲解呢?应该注意四个方面∶

()讲解得当

    如有位老师在教《平移和旋转》时,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蓝猫和淘气引入教学,接着通过具体的事物(小船)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到平移的格数应该看整只小船平移的格数,而不应该看中间的格数。这里,教师的讲解处理得非常得当,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较好。讲解完对应点的知识后,进行了恰当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讲解得时

    既然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还需要“讲解”,就有必要对讲解的时机做出选择,只有适时而需地讲解,才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如在平移和旋转中,会判断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是一个教学难点,即使是成绩好的学生,依赖自身的认知水平,恐怕一时也难以理解。教师首先让学生说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判断平移的距离,等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后就及时讲解用数格子的方法最好,使学生少走弯路。当学生数格子出现分歧时,教师又及时进行讲解,让学生看其在纸上用小船移一移,从而解决了数格子问题。

()讲解得法

    教师讲解时应注意是用“讲”来引导、启发,不是用“讲”来灌输、填塞。师生之间应建立起真正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教师的讲解真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通过教师这种启发式的讲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讲解得体

    教师的课堂讲解还应该注意教学语言的精当生动和体态语的自然得体。教师讲解时的用语应规范明确、准确流畅、优美生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五、及时抓好效果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的课堂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追求与获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教师独立的教,又有学生独立的学。怎样使课堂教学过程和谐统一,使之发挥最大效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反馈技术,利用其来调整教学,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反馈要把握时机

    把握反馈时机就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及时反馈,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验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时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均可激发其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教师必须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再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评价信息,要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达到有效反馈的目的。

()反馈要明确目标

    课堂教学反馈的目的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影响的一种检查、了解,从学生的学习表现中明确教学的成效,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维纳曾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反馈要面向全体

    抓住学生的信息反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要保证课堂上反馈的信息真实有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如有位老师在教《用字母表示数》时,课上能涉及多层次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信息反馈,尽可能让多名学生参与反馈,学生们互相传递信息,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清楚表示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水到渠成。课堂上,“你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给你一个惊喜”。

六、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一书。

3、中国教师资源网。

4、其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