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推进全方位育人,实现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平稳衔接。2025年3月19日,我校小学部携手晨果幼儿园,联合开展“双向协同,科学衔接——小学和大班阶段衔接策略”专题研讨活动。双方教师代表围绕幼小衔接中的15项核心问题展开深度对话,旨在破解家长焦虑,探索科学育人路径,为幼儿园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聚焦核心问题,共商衔接策略

活动聚焦家长们普遍关注的“学习适应”、“行为习惯”、“心理过渡”三大维度。针对“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拼音识字量不足”等学习适应问题,小学教师提出“分阶渗透”理念:通过幼儿园游戏化活动培养专注力,小学低段采用趣味任务单逐步延长学习时长。双方对于“整理能力弱”、“作息不规律”等生活难题,一致建议幼儿园增设“入学适应月”,模拟小学课间整理、时间规划等场景,从而逐步帮助幼儿培养自主管理意识。

微信图片_20250321073143


在心理适应层面,针对“情绪调节”、“社交矛盾”、“抗挫能力”等议题,我校心理教师分享了“同伴调解员”、“情绪卡片”等干预工具,强调家校需要共同营造包容环境,鼓励儿童表达感受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幼儿园教师则提出通过绘本共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前预演小学生活场景,缓解儿童对未知的焦虑。

微信图片_20250321073149


破解家长焦虑,倡导科学共育

面对家长“超前学习”的迫切需求,研讨指出:机械的知识灌输可能扼杀孩童的学习兴趣,幼儿园应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自然渗透前书写、前阅读能力。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融入符号记录、图文标识等,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小学教师坦言,零基础入学儿童通过科学引导完全能跟上进度,“保护好奇心与学习内驱力比识字量更重要”。

微信图片_20250321073153


对于“是否上幼小衔接班”的争议,双方达成共识:高质量的幼小衔接应贯穿整个学前教育阶段,而非依赖短期集训。幼儿园将推出“家校共育手册”,提供亲子任务清单:如共制作息表、整理书包挑战等,让家庭成为衔接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微信图片_20250321073157


双向协同机制,助力平稳过渡

为了实现无缝衔接,双方计划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小学教师定期参与幼儿园课程观摩,幼儿园教师跟踪毕业生适应情况;联合开发“入学适应课程包”,涵盖学习习惯、社交技能、心理调适等内容;开设家长沙龙,邀请小学教师解读课标要求,缓解信息差导致的焦虑。

微信图片_20250321073202


活动最后,晨果幼儿园园长总结道:“幼小衔接不是‘抢跑’,而是搭建成长的阶梯。我们需要以儿童的终身发展为坐标,用耐心与专业守护他们的成长节奏。”我校小学部教学负责人亦表示,将优化一年级入学教育设计,预留适应缓冲期,让每个孩子自信拥抱新起点。

微信图片_20250321073206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接力,此次活动是一场教育思想的碰撞,也是一场高质量教育的提升,不仅缩短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距离,更有效地助推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次研讨活动标志着两校幼小衔接合作进入实践深化阶段。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探索科学衔接模式,把衔接的“陡坡”变“缓坡”,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旅程,助力每一颗童心自信启航!


教育有温度

研讨有深度

幼小缘于心

衔接始于行

微信图片_2025032107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