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药相识,是在很小的时候,朦胧的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便是中药的苦。深深的棕褐色,呛人鼻子的味道,口中难咽的感觉,至今忘不了;从儿时的深深排斥,到如今的无奈喝下,大概我与中药的缘分也就如此,而前往南中医的科学营,又告诉了我,这份缘分,不止如此。
纵使儿时便与中药结缘,家人也对中药十分推崇与依赖,我却同大多数人一样,总抱有怀疑的心情。更是在接触生物与化学后,这份怀疑愈来愈深。它依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治病?这些药材真的会起到功效吗?疑惑的心情越来越深,在咽下药水的那一刻亦充满怀疑,而一切终于在本次科学营得到了答案。
望闻问切,由战国时期扁鹊总结的“四诊法”,至今仍在沿用,也是中医看病的关键。相对于西医,他们更贴近病人,仿佛聊天,却从中以断出病情。虽没有科学的准确解释,大概是依靠生物碱等,而最重要的观念,便是中医治人不治病。相对于西医的有病根治,中医更注重于调理与改善;这不是一次便能有成效的,也不是瞬时成效的,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对身体内部环境的调整,于无形之中,又显于现实。
通过短片和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们又认识了药的重要性。许多药有解毒补血等功能,却也有毒性。而为了去除毒性,更好的发挥药效,中药的炮制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代代相传的古老工艺,看似简单易懂,却又十分严密讲究:华丽刀工造就的薄片,是千万岁月的沉淀;药材最后的乌黑亮丽,是火候的准确掌控。中医和中药,应该是密不可分的:懂得药才能更好的用药,掌握医才会探寻药材的奥秘。
认识了中医与中药后,终于被这古老流传的文化所感动而心怀敬佩。古有神农藏百草,再到扁鹊四诊法的总结,华佗的五禽戏,后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代代人都在努力与进步,从最初的师承口授,到后来的文字记载,纵使被打压被质疑,也坚强的存活下来,步步坚持,历经艰辛。也正是如此,在如今的科学与客观的世界,还有人相信中医中药,愿意接受并尝试,千年的历史是他相信的理由,而如今的医生也向我们充分证明,人们的选择没有错误。中医,不仅仅是医生;中药,不仅仅是药材,他们都是文明的见证,是属于我国的璀璨的文化遗产。
七天的时间,深入了解这一文化不够,浅浅的知道却也无法深入。大概中医与常人那高高的围栏,便是药草的认识与记忆,搭配与疗效的融会贯通,还有心中那份崇高的敬意与自己深沉的坚持——他们的精神无不令人赞扬。怀着怀疑与不解的心情前去,抱着崇敬的心情回来,便是这次科学营带给我们最深的感受吧。与中药的缘分,说不清,道不明,它伴我成长,而我能做的,便是守护与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