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清明,艾草味飘香。3月25日,常青初中部 “指尖疗愈·青团寄情” 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30名学生以青团为载体,在揉捏、蒸腾与分享中完成了一场与自我和解的春日仪式,用传统民俗的温度为心灵注入新能量。让学生在指尖揉捏中释放压力,于群体协作中感知情感联结,探索了一条“以文化浸润心灵”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1 绿意唤醒·艾草冥想

活动从一场沉浸式“艾草冥想”开始。学生们闭目轻嗅新鲜艾草,指尖触摸叶脉的纹理,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用嗅觉与触觉连接自然。“摘下校园里的艾草时,我突然发现春天的生命力就在手心里。”一位同学在分享中感慨道。

微信图片_20250331083811


2 解忧青团·手作疗心

揉面、包馅、塑形……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暗藏心理学巧思。心理老师现场揭秘:“揉面时手部神经的持续激活,能有效降低焦虑激素!”学生们将写满烦恼的匿名纸条包入青团,又用创意捏出小熊、小兔等造型,让压力随指尖流动悄然释放,寓意“烦恼蒸散,希望萌芽”。


3 蒸汽疗愈·压力转化

蒸锅升起袅袅白雾,青团在蒸汽中渐渐舒展,如同烦恼在温暖中消融。学生们同步进行正念呼吸练习,感受身心与蒸汽一同轻盈。“看着青团慢慢变熟,我突然明白,压力也可以被‘蒸’成成长的养分,在温暖中慢慢软化、转化。”

微信图片_20250331083901


4 心灵茶话会·记忆共享

最温暖的环节莫过于“青团盲品会”。学生们随机交换作品,一口香甜豆沙勾起童年回忆,笑声与故事填满食堂。当“解忧蒸笼”开启,曾经的烦恼纸条已被蒸汽软化,化作春日的云烟随风飘散。

微信图片_20250331083906


5 活动成效:数字与故事里的成长

①科学数据见证改变

通过SCL-90量表前后测对比,参与者焦虑因子平均降低23%,团体凝聚力评分提升35%。

②情感联结生生不息

常青外国语学校已构建“预防-干预-发展”三级心理健康体系: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依托“心灵树洞”信箱建立朋辈互助机制,更创新开设“校园心理疗愈花园”,让学生在种植多肉、拓印草木中舒缓情绪。

③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将青团制作变成心理疗愈课,让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温度。”这一模式将被纳入校本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这个春天,我们以青团为舟,驶向情绪的彼岸;未来,愿每一颗心都能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治愈力量。这场春日里的指尖疗愈,正悄然转化为持续生长的心理能量。正如活动主题所言,当传统文化与心灵教育相遇,那些包进青团的烦恼,终将化作滋养生命的春泥。  


微信图片_2025033108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