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在研究美术课堂“艺术通感”的基础上,以听声音、画感觉为切入点,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渗透音乐、美术学科互动,进行音画创作,以促进学生审美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分享  艺术通感  音画

 

    当我们聆听美妙动人的乐曲,眼前会呈现出一种“鸢唳飞天,鱼跃于渊”的生动景象;当我们观赏气韵生动的画作时,也会有“寂寞无声而耳听常满”的感受,这些正是艺术通感所表现出的审美效应。美国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

    康定斯基指出:“色彩的调子和声音的调子一样,结构非常密集,它们能唤起灵魂里各种细腻的感情”。音乐通过声音在时间持续中表现感情,不同的声调、节奏、旋律组成的乐章,形成一条情感的流水线。绘画以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构成形体,创造形象。正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笑容与音乐中漂忽的旋律有同样的神秘感;康定斯基用大小不同的圆形来翻译乐谱;蒙德里安以矩形彩线来表现百老汇的爵士乐;白石老人用简练的笔墨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画家根据自己表现内心情感和描写外在事物的需要,手持画笔,挥舞“彩练”,极尽色彩之变化,浓淡之妙搭,体现着独特而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出富于音乐感的绘画来。

    从心理学角度讲,美术与声音易形成色、听联觉。声音有很多的呈现形式:高低起伏、强弱对比、节奏快慢、激烈柔和等;声音还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欢快、悲伤、安静、激动、疯狂、嘈杂等。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首先要找到听觉与视觉的契合点。在“画”中发觉声音的感情,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点、线、形来表达。红色可以表达热闹、欢快、响亮,黑色代表沉闷、烦躁、悲伤,蓝色代表宁静、舒缓、忧郁,黄色代表高昂、激进、灿烂等。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用线表现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们的成长,通过渗透音乐教学并结合音画互动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在低年级《画声音》的教学中,我从播放鸟鸣、流水、鞭炮、汽车启动等各种音效入手,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接着我又播放动画片——多拉A梦的主题曲《小叮当》,看到学生们随着音乐旋律摇头晃脑,低声哼唱,我也沉浸其中。歌曲结束,我让孩子们试着用线条来表示刚才轻快的旋律,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用小波浪线。在我的示范下,孩子们学会了跟着旋律画线条,于是我让孩子们再听一遍《小叮当》,并用适合的线条跟着节奏在画纸上跳舞,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地表现出音乐的旋律。为使画面更加活泼有趣,我又播放了《小叮当》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们在观看的同时,注意视频中出现的一些物品,并把它们添画在线条周围,于是可爱的机器猫、小铃铛、五彩的泡泡、竹蜻蜓等跃然与画纸上,在彩色笔的装扮下,一幅幅富有生气的音乐画展现在大家眼前。

        

学生音画作品(一)——《小叮当》

    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选用经典的音乐如《蓝色的多瑙河》、《月光曲》、《乘着歌声地翅膀》、《梁祝》等,作为学生绘画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经典音乐的熏陶下,体会各种音乐的色彩。因为我知道通过音乐,学生们能更好地表现自我,体验情感,沟通交流,和谐发展。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在教学中除了给他们欣赏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师们的音画作品外,在每年的12月底,我还会选择优秀的中外名曲,仿照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听音乐 画感觉》的教学时我给高年级的同学也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音乐会。我选取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世界名曲,还加入了《步步高》、《春江花月夜》等中国民间音乐,我们边听音乐边感受不同音乐所富有的色彩、线条的美感,并用画笔尝试着瞬间的音乐感觉,最后在《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欢快节奏中,我们和着旋律,用掌声打节拍结束了这场音乐会。音乐会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们对用彩笔、线条、形状表现音乐的热情还在继续,当然那一幅幅充满活力的艺术作品也吸引着全校师生们的眼球。

学生音画作品(2)——《春之声圆舞曲》

学生音画作品(3)——《电闪雷鸣波尔卡》

    《乐记•乐本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不仅能够入耳,还能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对音乐的理解和驾驭更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并展开丰富的的联想,进行积极主动地再创造。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沉浸于美妙的乐曲,从乐曲中能听出画境,并将审美融入个人体验,用线条、形状、色彩表现出心中感受,从而提高彼此沟通表达的能力,分享音画世界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龚妮丽 《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2  渡边护  《音乐美的构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3  杨辛、甘霖、刘荣凯 《美学原理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    《音乐的多维视角》,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5  丁宁  《艺术的深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6  陆雅青 《艺术治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