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你在欣赏我

                               作者:张唯

    周弘,一位普通父亲,也是一位在教育界创造了奇迹的先行者。他的女儿周婷婷天生耳聋,3岁半还不能说话。他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开发女儿的潜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成功,最终创造特殊教育的奇迹: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个少年聋人大学生,20岁赴美留学攻读心理学,如今已获硕士学位。能让双耳全聋的女儿获取如此大的成就,周弘有什么秘诀呢?他从一个 “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并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教师在工作中也可以利用“赏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 赏识学生性格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优点而不仅仅是“成绩优秀”
    小C是一名留了一级到我班上课的学生,他思考能力欠佳,成绩落后,但动手能力很強,老爱拆装自己的钢笔,同学们都觉得他不会有什么出息。后来在我的建议下他没有考高中而考了技校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没过几年就成为了汽车经销商,同学们反过来都羡慕他的成功。有些老师总是只关心学生的成绩,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学生总是生活在负面情绪之下,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时时感觉到“成绩”的重压,十年寒窗读得真的很“苦”。我们不要狭隘地把成功定义为考了100分、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甚至欣赏差异,要以发展的眼光,努力发现学生个体的进步和长处,帮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的邻居的儿子考了99.5分,被骂得哭哭啼啼。我安慰他时,他却告诉我上次考了99分被妈妈骂得更凶,他觉得自己很没用,给爸妈丢脸了。我的一个同事告诉我只要孩子表现好,比如:大扫除认真、上课发言积极、帮妈妈倒垃圾,都能得到一个五角星,等凑到一定数量再换成大红花,他们觉得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综合两者来看,我赞同第二个家长的意见。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品德优良、富有爱心和责任感、个性健全的孩子,这样,其他的能力才有意义。我们不要简单地定义一个学生“成绩优秀,在性格和行为方面也优异”。生活中经常看见这样的人:智商很高,干的却是违法勾当,或者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
    每年报考哈佛的考生要经过激烈的智能测试,各门专业课成绩出类拔萃。但还要符合其他特定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有无社区服务经历和志愿服务记载。也就是说,像一些我们眼中的只注重专业学习的“尖子生”,从不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毫无接触,即使其成绩特别优秀,也有未被录取的。哈佛大学招生规定必须面试,目的是考查人品。在面试中,考官要考查报考者是否具有“优秀的品质”和“正义感”,要“择优从善”。
    二、赏识学生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有一次去公园玩,碰到了一个小朋友只练了一周,滑轮比任何的小孩都出色,禁不住夸奖她:“你真聪明,阿姨喜欢你。”没想到,他的妈妈却并不领情:“宝贝儿,聪不聪明并不重要,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是一定要努力,要勇敢。”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此后掌握了表扬自己的学生的原则:赏识他们的努力,而不是聪明、漂亮等。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因小聪明而误了大事;而笨的人,却总是用笨鸟先飞激励自己。机会永远垂青有所准备的人,所以成功永远需要不懈的努力。
    在一个学校或者班级,通常有两种学生是最受老师喜爱的:一种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努力,从来都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满的;另一种是不算聪明却非常努力,从来都不为自己的不聪明而自卑的。由此可见,努力的孩子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老师不要因为自己的学生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学生的不努力而担心。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我们要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老师、家长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做老师的应该这样赏识和赞扬他:“成绩真不错,这都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真是个努力的好孩子!”
    三、不要总拿学生与比他更优秀的学生比,要赏识他今天较之昨天的进步
    我的儿子并不是一个很主动的人,在幼儿园,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活动,和同龄人相比,肯定是沉默的,不出色的,不受老师重视的。不过,我从来没有失去信心,没有责怪他不如其他同学,甚至,我还报名让他在假期中去上少年宫的“小主持人”班,让他锻炼开口说话的能力,没想到过了几次,上课的孙老师特地对我说:“刘相成同学真不错,虽然不认识字,但听课很认真,表演很积极。”我儿子欣喜异常,挺直了身子,自豪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对于孩子的进步,我也非常惊喜。
    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育工作,我们难免有时会心浮气躁。很多老师现在也是张口就说:“瞧人家某某那么好,瞧你那么差;瞧人家某某多聪明,瞧你多笨……”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他们的毛病。更有甚者,是用优等生的长处,来比较后进生的短处。其实,其实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只要学生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将心比心,就连我们大人也愿意和赏识自己的领导、赏识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谁也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这不满意看那不顺眼的人一起共事。
    学会赏识学生,换种方式来教育。是的,“爱,永远比恨更有力量,而夸奖一个孩子,永远比斥责一个孩子更能帮助他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