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过之后  收获成长

                                  作者:马丽云

    临近期末考试了,同学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复习迎考中。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刻,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而至。无锡多年没有下过这么漂亮的大雪了,正在紧张复习迎考的同学们也跟着雪花开始舞动起来,整个班级都很激动。但是没想到这场漂亮的大雪下过了头,给整个中华大地带来一场大灾难,同时也给我的班级带来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所带的班级在教学楼底楼,下雪的时候只要下课铃一响,班上那些调皮的男生就会挤在走廊上玩耍,时不时把手伸出走廊外接点雪花在手上研究。在我看来,这倒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于是再三强调“注意安全”后,就回到办公室批改作业了。当天下午第二节课的备铃刚响过,班长小Z左手托着右手来到我面前:“老师,刚才在走廊上小G(班上另一位预男生)打了我的手臂,现在感觉疼。”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手臂,问:“很疼吗,要不要去医院?”小Z说:“先上课吧,实在不行再去医院。”下午放学了,小Z没再来找我,我想大概没事了吧?!于是收拾一下就下班回家了。
    到家没多久,小Z同学的家长打来了电话,电话里家长的声音带着急躁、心疼、愤怒的口吻:“马老师,你们班的小G太狠了,一拳把小Z的手臂打骨裂了,现在我们全家都在医院。小Z还发烧,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怎么办那!”听到这话我也懵了,没想到事情竟然这么严重!挂了电话我快速联系了小G,电话那头小G一再强调是小Z先打他的,他只是回打了一下,也没用劲。事情陷入了僵局,两个学生把责任推来推去,都说是对方先打的自己。我开始为第二天如何解决问题陷入了思考。
    第二天,双方家长如约来到学校,小Z经过一晚上的治疗烧退了,右手臂也缠了绷带。可是小Z的家长因为孩子受伤很心疼,讲话语气有点重,小G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闯祸讲话语气也不佳。在这样的氛围下两个孩子都有点害怕,都坚持说是对方先打了自己。双方家长也显得更焦躁了。这时,我把两个学生请到隔壁教室坐下,对他们俩说了下面一番话:“你们俩本来是一对好朋友,下雪了大家高兴,到外面去玩耍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不小心闯了祸,一个呢身体遭罪承受痛苦,父母也陪着一起心疼;另一个呢,一晚上心情肯定也饱受了煎熬。你们是两个小小的男子汉,事情发生了要学着去解决,闯了祸也一定要学会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堂堂正正地说这是我的错,我愿意道歉并接受处罚,做个坦坦荡荡的男子汉。不要因为害怕而推脱责任甚至撒谎,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你们之间的友谊,更让明白事情经过的其他同学失望。”停顿几秒后,我两只手分别搭在他俩肩上问:“谁愿意说出事情的经过呢?”他们都点点头表示愿意。原来是小Z先推了小G一下,小G就抡起左手回打过去的同时小Z伸出右手去挡,两手臂相撞导致小Z手臂骨裂。知道是自己儿子先动的手,小Z父母也温和了下来,双方达成了协商一致。
    事情圆满地解决了,可我没因此而感到轻松,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回顾这一事件的过程,我深感教育学生切入点的重要性。学生犯错后心里有恐惧感,是因为害怕而想用撒谎、推脱等手段去掩盖自己所犯的错误。学生的这种心理也折射出我们传统教育失败的一面,曾经我们教育学生要听话,不能犯错等等,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允许学生犯错,只是在学生犯错后教育的切入点和关键是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勇敢直面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教育的结果应使学生经得起表扬,也能勇敢地承认错误,诚恳地接受批评,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让学生在犯错后学会理性地面对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不致于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能力不正是我们教书育人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