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句不是句式杂糅
  ——与李弗不商榷三个病句
盛夕武 

    读中语参2013年第11期(中旬刊)李弗不老师的《分清类别  依类辨识》一文,发现三处不妥之处,现谈谈我的看法,拟与李老师和编辑商榷。(为便于陈述,后文把李老师的文章简称李文)
    李文将中考病句分为六类,其中第四类例(1)是:从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中,说明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2013年广西南宁卷第4题B项)。我认为,李文把该句划归为“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是错误的。该句是典型的“主语残缺”类病句,具体分析为:该句中“从”与其后“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构成介宾短语,而我们都知道,介宾短语是不能作句子主要成分的,当然就不能作主语。因此,该句残缺主语。类似的病句还有: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真谛(2013年湖北黄冈卷第13题B项)。同样,该句由于前半句是介宾短语“在……中”,后半句的“我们”又被“使”支配,也不能作主语,因而该句也是“主语残缺”类病句,而同样也绝不能认为是句式杂糅。正如该卷的参考答案“解析”的那样:B、缺主语,应删掉“在”和“的过程中”。而李文则把该句划归“结构混乱”类,虽然分析得不无道理,但如此,便会将病句病因和类型复杂化,其实也是不妥的。
    那么什么是“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呢?先看例句,例①:“感动中国”中的人物感动了无数青少年决心向他们学习。这个句子就叫“句式杂糅”。具体说来,该句应当用两个小单句表达,即“‘感动中国’中的人物感动了无数青少年”和“无数青少年决心向他们学习”。而例句却将两个不同句式的单句混杂在一起表述,于是便造成了“句式杂糅”毛病。再如:例②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它。同样,这个句子也属于“句式杂糅”。它实际上应当包含两个单句,即“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我们去面对它”。 而例句却将两个不同句式的单句混杂在一起表述,于是便造成了“句式杂糅”毛病。又如:例③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样,这个句子也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它要么说成: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或者说成:一个人变好变坏,内因起决定作用。而例句却将两个不同句式的句子混杂在一起表述,同时用了“关键在于”和“起”,从而造成了“句式杂糅”。
    客观的说,句式杂糅是病句中很难的一种,这种病句仔细读一读会觉得有些别扭,但至于是什么类型的病句,一般人是搞不清楚的,特别是初中生。因此,它不常考,但也偶有出现。除了李文“结构混乱”类例(2)外,笔者翻阅了全国三十多地2013年中考卷,才在杭州卷中又发现了一句句式杂糅病句:《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该卷第5题C项)。该句后半句,要么说成: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或者说成:同时,作品展示的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而例句却将两个不同句式的句子混杂在一起表述,导致了“句式杂糅”的语病。
    另外,李文还有一处归类不妥,即第六类“不合逻辑”之例(1):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2013年重庆卷第4题B项)。该句“病灶”就在“研究、了解”处,正如李文所言:按照客观规律来讲,一般是先了解,后研究,因此,“研究、了解”的顺序应为“了解、研究”。而李文也正是据此把该病句划归为“不合逻辑”。当然,我们不能说李老师分析得不对,但按通常的划分方法,该病句应划归“语序不当”。而“语序不当”也正是李文的病句第一大类,而且和其类举例(2)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2013年福建福州卷第3题第1小问)中的“整治并排查”的病因病况完全一样。至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老师在同一篇文章中,把两个同样“病因病况”的病句划归明显不同的两个类别是不严谨的。
    其实,这类病句不管是语法书上,还是考卷的答案,一般是划归“语序不当”类的。比如:2013年江苏盐城卷第3题A项“今天的盐阜儿女创建美好家园,依然需要发扬和继承铁军精神。”试卷参考答案“解析”为:A、语序问题。应交换“发扬”和“继承”的位置。

 


盛夕武简介

    盛夕武,1965年生,本科文化,中共党员。从教中学语文28年。曾任中学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县语文特约教研员,兼任全国多家语文学会会员、研究员。曾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务主任、蚌埠市教坛新星、中语会优秀语文教师、优秀语文教研员。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多次获奖。指导学生习作100余篇在校内外评奖或发表。撰写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在《中国写作报》《语文天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教学》《安徽教育科研》《中学文科》《初中生学习指导》《阅读与鉴赏》《新课改教学研究》《初中教学研究》等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曾参与编写《中小学快速作文佳作赏析》《2000,中考作文评析》《跨世纪中小学教师教改论文集》等书籍。
    2001年2月至2007年6月应聘于私立无锡光华学校工作,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学科主任。连续三年担任毕业班快班教学工作和学科主任,并参加相应年度的无锡市中考语文阅卷工作。曾于2002年4月获校第二届创新实验课大赛一等奖,2005年12月被评聘为校首批骨干教师,2006年5月获校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7年7月特聘于无锡国际学校,2009年加盟无锡外国语学校,现担任初一语文备课组组长。
                         

盛夕武论文发表明细表

县级
1、例句一改,千金难买 -------------------------------------------《教学研究》96年11期第6页
2、认准词性,巧识短语  -------------------------------------------《教学研究》97年5期第5页
3、巧安排全面渗透,重操作提高素质 -------------------------《教学研究》99年2期第33页
4、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多种语文学习习惯---------------------《教学研究》99年4期第6页
5、会意字分类例谈--------------------------------------------------《教学研究》96年4期第12页
6、初中语文新旧大纲比较及思考-------------------------------《教学研究》2000年4期第7页

市级
7、新生编班要做到“五个均衡”--------------------------------《蚌埠教研》98年3期第48页
8、管好用好档案,促进科学管理--------------------------------《蚌埠教研》98年3期第53页
省级
9、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初中教学研究》2012年7期第63页

省级国家级
10、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安徽教育科研》98年12期第10页
11、一材可以多用-----------------------------------------------------《语文天地》97年12期第10页
12、“火红”为何是偏正而不是主谓-----------------------------《语文天地》98年1期第13页
13、情感——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天地》98年11期第38页
14、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意义-------------------------《语文天地》2000年7期第33页
15、抓住“课眼”,组织课堂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7期第21页
16、语文常识一二三四-----------------------------------《初中生学习指导》2000年9期第12页
17、“喻体延伸”语言训练的实践意义----------------《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10期第38页
18、认准词性,巧识短语----------------------------------------------------《中学文科》2001年3期
19、谈“这”的指代性转述-----------------------------------------《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11期
20、《使至塞上》阅读指导与赏析-------------------------------------《阅读与鉴赏》2003年9期
21、《由<信客>谈文学化表达》---------------------------《新课改教学研究》2010年2期47页
22、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跨世纪中小学教师教改论文集》第158页
23、认准词性,巧识短语---------------------------------------------------《中学文科》2001年3期
24、谈教师如何树立威信-------------------------------------《新世纪基础教学笔谈》第469页
25、中考高分作文的三大要素-----------------------------《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1年第4期
26、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原则和策略----------------------------- 《语文天地》2012年第1期
27、读书,让人生更丰厚----------------------------------《新课改教学研究》2012年2期80页

备注:先后在校报校刊上发表的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随笔未列。

(截止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