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师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长期培养 的结果。我们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把培养逻辑思维贯穿在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

1.从认数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儿童是通过具体的物体理解抽象的数,认数中包含了对数形、数义、数序、大小比较及数组成的理解。教材按着数的自然顺序,采用在原数上再增加1得出新数;新数减少1就得原数,使学生获得新数大于原数,原数小于新数的认识,这样学生既建立了基数的概念,又增强了对数序的认识,对“增加”、“减少”含义的理解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教材从认数2后运用图的直观作用,让儿童在“相等”的基础上认识“不等”,同时认识表示相等和不等的 符号(=、>、<)并用符号表示新数大于原数,原数小于新数,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数的大小 及顺序的理解。从认数7以后出现了式与数大小比较,从图到式、从式到数使学生感受到式与数、数与式大小的 比较是数与数大小比较的发展,式只不过是表示数与数间的关系。这样的编排对加强数的认识,渗透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极有利的,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起点。

    这段教学教师要抓住时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数学的认识规律,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做好思维起点的培养与训练。

2.抓住以算理指导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实验教材正确处理了算律、算法和实际计算的关系,重视 以算理指导计算。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操作并实际计算获得了3+4+2的每种算法,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具体化,并以此来指 100以内的加法口算和笔算。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刻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算理在计算中的指 导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口算方法的来源。如口算49+3时,重点让学生搞清口算这道题时先把49分解成409 使49+3转化为三个数相加,然后根据算理进行口算。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 能自觉地根据算理确定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使计算准确无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3.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口头表述的训练“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等等。而有些教 师认为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为了节省时间,加大练习的密度,他们把口头表述这项训练给去了,只重视了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述的训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是 不可低估的。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33-7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从3个一里不够减7个;还得拿出一 个十和3个一合成13137等于66加上20等于26。学生说的有条有理,使内化的外部程序,通过头脑加工又 转化为外部语言,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4.抓好对比数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验教材数学内容的编排既注意形式逻辑,也注意辩证逻辑,将有联系、相似易混的内容对比编排。如学 习整十数加减法,把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减整十数对比出现;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对比出现。学习100以内数的口算,把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分别对比出现,这样编排可以 防止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在教学中一定注意发挥教材编排上的优势,精心设计,加强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样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教材在应用题编排上注意了图与式、图与文、加与减的对照,将事理、数据相同,要求不同的一组题 进行比较,都是较好的思维能力培养的好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

    “比较”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它是概念与抽象的前提,在儿童认知过程中“比较”起着重要作用。如: 二册教材807(1)刘英拍皮球,第一次拍了26下,第二次拍了27下,第三次拍了29下,一共拍了多少下?(2 )刘英拍皮球,三次共拍了82下,第一次拍了26下,第二次拍了27下,第三次拍了多少下?第一题是求和;第二 题是已知三个数的和与第一、第二个数求第三个数。这样加减对比安排。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比较,才能正确引出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培养与发展了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根据实验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因素,在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长期的训练,一定会促进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